需要根据尿失禁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原因决定尿失禁的治疗方案,一般遵循先简单再复杂,先无创再有创的治疗原则。如果尿失禁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医生会先对病因进行治疗。
根据自身健康情况,运动量及气候等因素适当控制饮水量,避免过量饮水;在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睡前数小时内饮水,以减少夜间漏尿。
采取双重排尿法,即在每次排尿结束后过5分钟左右再排尿一次,有助于彻底排空膀胱,可以避免充盈性尿失禁。
每次有尿意的时候尝试推迟10分钟,这样延长每次上厕所的时间,直到每2.5到3.5小时排尿一次。
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想象与主动控制排尿一样收缩盆底肌肉5秒,然后放松5秒钟,如此反复3次为一组运动,每日做10组以上。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可通过抑制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来控制尿失禁,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药物。但该类药物可能导致口干、便秘及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便秘、排尿困难者慎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米拉贝隆,可以松弛膀胱逼尿肌,增加膀胱容量,延长排尿间隔,减少尿急,用于治疗急迫性尿失禁。
适用于充盈性尿失禁患者,对部分由于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男性急迫性尿失禁也有一定效果。它具有松弛尿道,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作用。
常用药物,如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坦索罗辛、赛洛多辛等,这些药物可能导致头晕、头痛,长时间站立时可能导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阴道局部使用低剂量雌激素可调理、恢复、增强尿道和阴道部位的组织张力,适用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但不建议口服雌激素,因为可能导致尿失禁症状加重。
适用于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增加尿路阻力,促进尿道收缩,提高尿道压力的作用。常用的药物如麻黄碱、盐酸米多君等,此类药物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精神兴奋等不良反应,不适于高血压、甲亢、心血管疾病患者。
度洛西汀等。
指将尿道中段悬吊在耻骨后方,动态性提高尿道阻力,减少尿失禁,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尿道功能丧失、尿道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阴道缩窄等患者效果不佳。该手术可能导致膀胱损伤、排尿障碍、尿潴留等并发症。
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主要包括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VT)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TOT)两种。
治疗的目的在于纠正并重建近端尿道和膀胱颈的解剖位置,并增强阴道支撑结构的吊床作用,主要术式有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Burch术)和经腹腔镜Burch术。主要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对于男性压力性尿失禁,可采取胶原、自体脂肪等作为填充物,注射于尿道周围,使得尿道黏膜向尿道内隆起,从而起到控制尿失禁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长期疗效一般较差。
包括袖套、水囊和开关三部分。通过在尿道球部(男性)或膀胱颈(女性)植入充水的袖套,帮助尿道闭合;当需要排尿时,按捏开关,袖套内的水排入水囊,尿道开放,尿液即可从膀胱流出,是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首选方法。
该手术成功率高,75岁以上老年患者也可进行,平均有效率可达到79%,但可能存在感染、人工括约肌故障及尿道萎缩等不良反应。
医生在治疗时,将电极插入直肠或阴道,通过温和的电流刺激,加强盆底肌肉。电刺激盆底肌肉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有效,但起效时间可能需要几个月。
一种类似于棉塞的一次性塞子,在运动前塞入尿道,具有防止尿液漏出的作用,适用于女性尿失禁。
一种插入阴道的硬环,插入阴道后可托起阴道上方的膀胱,适用于子宫脱垂导致的尿失禁。
膀胱黏膜下或肌肉注射肉毒杆菌,适用于膀胱过度活动症和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一般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
医生将类似于心脏起搏器的设备植入患者臀部皮肤下,通过一根导线连接到骶3神经处。使用时,该刺激器发出电流刺激骶3神经,进行膀胱调控。适用于治疗急迫性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