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主要治疗原则:
低盐饮食,每日<5g;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 g/(kg·d);要注意控制磷、钾的摄入,磷的摄入量为600~800 mg/d;戒烟限酒,有氧运动,控制体重(BMI 22~24)等。
一般透析前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透析患者不超过140/90 mmHg,生活方式的调整和降压药物同时使用。
当间隔2周或以上连续2次出现血红蛋白(Hb)<110g/L,并且排除了缺铁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此时可以使用
建议患者在第一次就诊时检测1次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活性。
慢性肾衰竭的早期限制磷的摄入,中期应用骨化三醇等活性维生素D制剂及磷结合剂,晚期应用骨化醇/维生素D衍生物/钙敏感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可考虑甲状旁腺切除。
代谢性酸中毒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并发症,补充碳酸氢钠为主要治疗方法,必要时需进行透析治疗。合并低血钙的患者一般还需同时补钙以避免发生抽搐现象。对有明显心力衰竭的病人,要防止碳酸氢钠输入过多,输入速度宜慢,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水肿患者适当限制钠的摄入,严重的患者,可适当使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稀释性低钠血症性水肿,可用托伐普坦。血清肌酐浓度>220 μmol/L的患者不适合用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和潴钾利尿剂(如螺内酯)。对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常需及时给予血液透析或持续性血液滤过治疗。
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山药、马铃薯、香蕉等)。避免使用含钾高或减少尿钾排泄的药物,如保钾利尿剂(螺内酯、氨苯蝶啶等)抗肿瘤药(长春新碱、伊马替尼等)抗高血压药(ACEI或者ARB),以及某些含钾高的中药方剂。
如因病情需要输血时,避免使用库存血。一旦出现高钾血症,宜根据情况,用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等药物治疗。对严重高钾血症(血钾>6. 5 mmol/L),且伴有少尿、利尿效果欠佳者,应及时给予血液透析治疗。
口服吸附剂(如药用炭、包醛氧化淀粉等),也可选用尿毒清等复方大黄制剂口服或保留灌肠等。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以下治疗方案和药物建议由医生综合评估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可用于肾病患者的利尿消肿和辅助降血压。
一般当GFR<10 ml/min并且有很明显的尿毒症症状时候,开始进行替代治疗。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透析时机可以适当提前。
透析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命,帮助急性加重患者度过危险期,肾移植手术的辅助及失败后的维持治疗。饮食药物治疗无效,肾衰竭持续发展,每日尿量<1000 ml的患者可以考虑透析。
参考以下指标:血肌酐 ≥707.2 μmol/L,尿素氮 ≥28.6 mmol/L,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症状,水肿,心力衰竭,并发贫血、心包炎、高血压、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肾移植是最佳的替代疗法,成功的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的肾功能。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慢性肾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溺毒、虚劳、关格等范畴。
将药物用水浸湿,置于布袋中,将药袋热敷于双肾俞及关元穴,1日1~2次,3个月为1个疗程,可达和营活血、温阳利水之功。
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三焦俞、心俞以补益;取穴关元、中极、阴廉、肾俞、三焦俞以促进排尿。取穴大椎、命门、肾俞、脾俞、中脘、中极、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脾肾。
中药洗浴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辅助方法。中药布袋包好后置于汽疗仪内,1次蒸洗30~45分钟,达到出汗目的,以不疲劳为最佳时间,每周3次,可进一步排泄毒素,辅助纠正高血压及氮质血症。
灌肠疗法可分为机器灌肠和人工插管灌肠,治疗原则为活血清利、泄浊排毒,有利于从肠道排出更多的毒素。
因为梗阻性疾病造成尿液反流,尿不能完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