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是注意休息,多饮水,以及足量、足疗程地应用对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尿路感染如反复发作,应积极寻找病因,针对性治疗,并及时去除诱发因素。
以下为评定尿路感染治疗的标准:
急性期患者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发热者给予易消化、高热量、富含维生素饮食。
积极进行抗感染治疗,选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片1g,每日3次,以碱化尿液、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对应用磺胺类抗生素者还可以增强药物的抗菌活性并避免尿路结晶形成。
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及时去除诱发因素。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可选择采用磷霉素、呋喃妥因、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氟罗沙星等)、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克洛、头孢尼西、 头孢丙烯、头孢呋辛等)应用3~7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喹诺酮类不建议应用莫西沙星,因为该药不能在尿中达到有效浓度。
治疗期间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或枸橼酸钾碱化尿液,必要时可用盐酸黄酮哌酯或抗胆碱能类药物,以缓解膀胱痉挛、减轻膀胱刺激症状。此外,膀胱区热敷、热水坐浴等也可减轻膀胱痉挛。
治疗方案同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使绝经后妇女泌尿生殖道萎缩的黏膜恢复,并增加阴道内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阴道pH值,从而有利于预防尿路感染再发。
应选用在尿液及血液中均有较高浓度的抗菌药物。对于轻、中度患者可通过口服给药。而对于重度患者则应首先通过注射给药,待病情缓解后,可转为口服敏感抗菌药物治疗1~2周。
轻症患者可使用喹诺酮类药物7~10天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如治疗有效,则继续使用。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腰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静脉给药,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为口服抗菌药物,包括喹诺酮类、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完成2周疗程。
美国感染疾病协会建议在妊娠早期行尿培养检查,若结果为阳性应及时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5~7天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后1~4周应再行尿培养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7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第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磷霉素治疗。治疗1周后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推荐首先根据尿培养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选择第二代头孢菌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青霉素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等)治疗。症状好转后应继续口服抗菌药物至少14天。
如四环素类(如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强力霉素等)、喹诺酮类,妊娠期避免应用。
如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萘替米星等)、万古霉素等,妊娠期也应避免应用。
如青霉素类(如青霉素V、甲氧西林、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等)、头孢菌素类(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曲嗪、 头孢克洛等)等β内酰胺类和磷霉素等。
表明尿路防御感染的能力差,而不是因为治疗失败,对此类情况必要时可应用低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即每晚临睡前排尿后服用小剂量抗生素1次,如复方磺胺甲恶唑片1~2片,或呋喃妥因50~100 mg,或氧氟沙星200 mg,每7~10天更换药物一次,连用半年。
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用最大允许剂量治疗6周,如不奏效,可考虑延长疗程或改用注射用药。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方案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除了抗菌药物治疗外,还需要纠正泌尿系统的解剖或功能异常以及治疗合并的其他潜在性疾病,若有必要,还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如没有必要继续留置导管,应不再插管。如有必要继续应用导管引流,可更换新导管或采用其他方式。
治疗前先进行尿培养。症状轻者可选择口服用药,病情较重、发热的带管患者,特别是血培养阳性者,应采用输液治疗,通常选用广谱抗菌药物。
当得到尿培养结果后,应当根据药敏试验进行调整。服药后48~72小时应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症状很快消失,通常只需治疗5~7天;症状较重的患者通常需要治疗10~14天。
当偶发念珠菌感染时,可采用抗真菌治疗。不推荐长期无根据使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因尿路畸形、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包皮过长及包茎等引起尿路感染者须待感染控制后行手术治疗去除病因。
尿路感染在中医学中属于“淋证”、“腰痛”等范畴,其主要的病机为肾虚、湿热阻滞,肾和膀胱气化不利;肾虚为本,湿热阻滞为标。其在中医上的治疗主要有中药、针灸、中成药等。
主要分为三种证型,在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选方用药。
针灸治疗主要包括单纯针刺治疗、灸法治疗、针灸并用、针药并用、针灸配合中药坐浴、灸法联合抗生素、灸法联合中药等。
祖国医学中的针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穴位、神经、经络调节膀胱尿道功能,改善尿路感染患者排尿不适,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复发率。
目前,很多中成药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如三金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的功效,主治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尿急频数;清淋颗粒具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膀胱湿热所致的淋证,癃闭,症见尿频涩痛、淋沥不畅、小腹胀满、口干咽燥等。
中医治疗尿路感染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在减少西药治疗所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复发率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需客观对待,并积极与现代医学融合,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