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念珠菌病的症状以口干、发黏、口腔黏膜灼烧感、疼痛、味觉减退等为主,该病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如唇、舌、颊、软腭及硬腭等黏膜处。
口腔黏膜充血,表面可见白色乳凝状斑点或假膜,用力可将假膜擦去,擦除后可见充血的基底黏膜,好发于唇、舌、颊、腭黏膜处,患者有口干、烧灼感及轻微疼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长期使用激素、HIV感染者、免疫缺陷者、婴幼儿及衰弱者,以新生儿最常见,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又称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口腔黏膜存在充血表现,可以形成广泛的红色斑块,边缘不齐,好发于舌、颊及腭黏膜。舌部好发于舌背的中线部位,局部区域出现丝状乳头萎缩,病变的双侧丝状乳头增生与病变区域形成较为明显的界线,严重的情况下可在萎缩的红斑区形成小溃疡面,相对应的腭黏膜可出现充血的红斑区,疼痛明显,并有烧灼感。
又称为义齿性口炎。好发于佩戴义齿的患者,病损多出现在义齿承托区黏膜,可见点片状充血发红区,严重者病损区可出现颗粒增生,患者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口腔检查时可见舌背丝状乳头萎缩、舌背发红,常伴有口角炎,部分患者可有口干、进食刺激痛和烧灼感。
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性白班。多见于颊黏膜、舌背及腭部。颊黏膜病损常对称地位于口角联合区,呈结节状或颗粒状增生,或为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
多见于高龄(50岁以上)患者,一般发生于下唇,可同时有念珠菌性口炎或口角炎。分为糜烂型和颗粒型。糜烂型者在下唇红唇中份长期存在鲜红色的糜烂面,周围有过角化现象,表面脱屑。颗粒型者表现为下唇肿胀,唇红皮肤交界处常有散在突出的小颗粒。
多见于儿童、老年患者、身体虚弱者和血液病患者,本病特征是常为两侧罹患,口角区皮肤与黏膜皲裂,皲裂处常有湿白糜烂和渗出物,张口时疼痛或溢血。年长患者多与咬合垂直距离缩短有关,也与佩戴义齿有关。儿童患者在冬季出现的口唇干裂继发的念珠菌性口角炎较为常见。
常规来说,我们治疗口腔念珠菌,一般是要维...
出现这种白色念珠菌感染,首先要考虑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