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起病较急,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无力、麻木、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病变节段有束带感,多在2~3天内症状进展至高峰,同时出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尿便障碍,呈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
急性起病,迅速进展,早期常为脊髓休克,表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阴性。脊髓休克期可持续3~4周,如并发肺炎或泌尿系感染,脊髓休克期可延长。上颈段病变累及膈神经脊髓中枢(C3~C5)时,除四肢瘫外,患者可出现膈肌和肋间肌麻痹,呼吸困难。
脊髓休克期过后,肌力从远端开始恢复,损伤节段以下锥体束征阳性,肌张力及腱反射逐渐恢复。脊髓严重损伤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轻微腹部皮肤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小便溢出等症状,称总体反射。
表现脊髓损害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感觉消失区上缘常有感觉过敏带或束带感。恢复期可出现痛性痉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早期表现为尿渚留,膀胱无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当膀胱充盈过度时需及时导尿。随着病情的好转,脊髓反射逐渐恢复,尿充盈达不到正常膀胱的容量时就会自动排尿,称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
病变节段以下皮肤干燥,少汗或无汗,可见脱屑及指甲松脆等皮肤营养障碍。病变水平以上可有发作性的出汗过度、皮肤潮红、反射性心动过缓等自主神经反射异常。
部分病例起病急骤,感觉障碍平面常于1~2天内甚至数小时内上升至高颈髓,瘫痪也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和呼吸肌,出现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和呼吸肌麻痹,死亡率高。
患者可因高位脊髓病变导致出汗障碍而出现非感染性、非坏死性发热,物理降温有效。因下肢运动障碍可出现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
痉挛、痛性痉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科因接触皮肤、肢体运动、膀胱充盈和精神紧张诱发,常见于恢复期。
亚急性脊髓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脊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