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是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中的一种类型,发生于脑部深穿支动脉的缺血性微小梗死,多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上发生。
血管壁发生病变后闭塞,缺血梗死后留下不规则微小腔隙, 因此被称为腔隙性脑梗死。常见发病部位为尾状核、内囊、丘脑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腔隙性脑梗死多见于中老年人,55岁之后发病率明显增高;非洲和美洲人种比其他人种发病率更高;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数倍,女性发病年龄段通常较男性更晚,但病死率更高。
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原因是脑部小动脉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发生病变,如高血压导致的血管壁玻璃样变、动脉硬化性病变及纤维素样坏死等。研究表明,糖尿病亦可导致血管发生组织结构异常。
腔隙性脑梗死好发于有长期心脑血管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多为急性起病,头痛和意识障碍等少见。
根据累及脑部具体部位不同,可分别具有或共有脑梗死的一些基本表现:语言和感觉功能障碍、四肢麻痹...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检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基础,患者需要回答医生的如下问题。
腔隙性脑梗死多数情况下急性起病,预后好但易反复。因此需要患者对此病有正确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心态,谨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腔隙性脑梗死治疗的核心是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在一般内科对症治疗基础上,积极进行对受损脑组织的保护性针对疗法,如降颅压、改善脑脱水等。
有溶栓指征的患者应尽早尽快通过溶栓治疗疏通血管通...
当患者出现肢体运动或者感觉障碍时多寻求急诊科医生帮助,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
在此基础上,医生会分步骤对患者进行评估:
脑梗塞运动失语可以通过针灸的方法来进行恢...